• 开馆时间:
  • 夏季:8:00-12:00 15:00-18:00 冬季:8:00-12:00 14:30-18:00
  • 全部
  • 主题词
  • 题名
  • 作者
  • ISSN
  • 出版社
你的当前位置:>>新闻资讯>>韩少功做客“我的汨罗大讲堂”,畅谈“我的文学原乡”

韩少功做客“我的汨罗大讲堂”,畅谈“我的文学原乡”

时间 : Tue Jun 14 00:00:00 GMT+08:00 2022来源:汨罗市图书馆浏览量:319

韩少功做客“我的汨罗大讲堂”,畅谈“我的文学原乡”

 

  6月12日,汨罗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的"我的汨罗大讲堂"公益讲座在汨罗市图书馆四楼活动室开讲,著名作家韩少功受邀为50余名文学爱好者带来一场题为"我的文学原乡"的讲座。

 图片1.png

汨罗是韩少功的"第二故乡",这里不仅是他奉献青春之地,更是他的"文学原乡"。他以"我的文学道路同汨罗的关系"为主线,从"在汨罗的第一步"开始讲述了自己在汨罗的下乡插队经历。他认为,农村是一所大学,有着丰富的素材和文学营养,文学源于生活,生活是最大的一本书,学文学最好的地方在基层,也是他创作的来源。

 图片2.png

"从汨罗再出发"阶段,他感慨农村物质条件的巨大变化给他带来的震撼,同时也对当代社会人们精神空虚、教育资源不平衡等问题表示担忧。他认为,文学是一种修养,而不是一种职业,人们因为文学使生活变得有趣味、有向上的力量,这就是文学应该承担起的社会功用。他勉励文学爱好者,面对生活实际,读好生活这本大书,确定自己的"文学原乡"。

交流互动环节,韩少功幽默风趣、旁征博引地回答了文学爱好者关于面对文化断层之下的当代年轻人该怎么办、文学如何帮助精神压抑人群走出困境等问题。他说:"《庄子》有云‘治国去之,乱国就之’,文学不会因为面临众多社会问题而势弱,相反会更有可为之空间,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韩少功的《西望茅草地》《飞过蓝天》《爸爸爸》《马桥词典》等前期重要作品都充满了汨罗元素。2000年起,韩少功再次回到汨罗,迁入三江镇八景峒,回到这片"山南水北"的地方,每年待上大半年,过起了"候鸟"式晴耕雨读的农家生活。20年来,又在汨罗创作诞生了《山南水北》《日夜书》《革命后记》《修改过程》等重量级作品。


相关专题文章